发货量 1μg 浓度 50 ng/μL 甲基化程度 100.00% 验证方法 Sanger测序 形式 质粒DNA 缓冲液 ddH2O PH=7.0-7.2 运输条件 冰袋运输 储存条件 -20 ℃保存 有效期 36个月 基因描述 IKZF1(Ikaros Family Zinc Finger 1),又称 Ikaros 或锌指蛋白 IKAROS,是一种位于人类 7 号染色体的蛋白编码基因,编码一种具有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。该蛋白主要在造血系统中表达,参与淋巴细胞的发育分化、免疫调节等关键生物学过程,并在血液系统疾病(尤其是白血病)和免疫缺陷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。蛋白结构与表达:IKZF1 蛋白由 519 个氨基酸组成,分子量约 57 kDa,包含 6 个 C2H2 型锌指结构域,其中 N 端的 4 个锌指负责与 DNA 结合,C 端的 2 个锌指介导蛋白质同源或异源二聚体的形成。其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,主要富集于造血干细胞、T 细胞、B 细胞、自然杀伤细胞等造血系统细胞中,在胸腺、骨髓和淋巴结等免疫器官中表达尤为显著。核心生物学功能:(1)转录调控:作为转录因子,通过结合靶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特定序列(如 GAGAA 核心序列),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,参与淋巴细胞谱系 commitment(定型)和分化,例如促进 B 细胞向成熟 B 细胞发育,抑制异常增殖相关基因的激活。(2)细胞命运调节:通过调控 Notch 信号通路、BCR(B 细胞受体)信号通路等,维持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与分化平衡,抑制细胞恶性转化,同时在免疫耐受和自身免疫反应中发挥调节作用。 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目前研究表明,IKZF1高甲基化在多种血液系统肿瘤及实体瘤中均有发现,尤其在淋巴造血系统肿瘤中研究较为集中:(1)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(ALL):IKZF1甲基化是ALL中重要的表观遗传改变之一。研究显示,约40%-60%的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(B-ALL)患者存在IKZF1启动子高甲基化,且在高危型ALL中发生率更高。其甲基化可导致IKZF1基因表达沉默,而IKZF1作为关键转录因子,其功能缺失会影响淋巴细胞的正常分化与发育,促进白血病细胞的恶性增殖,同时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,提示此类患者更易出现治疗耐药和复发。(2)多发性骨髓瘤(MM):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IKZF1甲基化发生率约30%-50%,且与疾病进展阶段相关。随着病情从冒烟型骨髓瘤向症状性骨髓瘤发展,IKZF1甲基化水平逐渐升高。甲基化导致的IKZF1表达降低会削弱其对骨髓瘤细胞的抑制作用,同时可能协同其他癌基因的异常激活,加速肿瘤细胞的存活与扩散,是判断疾病进展和预后的潜在指标。(3)实体瘤(如乳腺癌):在部分实体瘤中也发现了IKZF1甲基化的踪迹,例如乳腺癌患者中其甲基化发生率约20%-30%。研究表明,IKZF1甲基化可能通过调控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信号,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免疫逃逸,同时与肿瘤的侵袭、转移能力增强相关,提示其在实体瘤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。临床意义:IKZF1甲基化作为肿瘤诊断与预后评估的标志物由于IKZF1甲基化在血液系统肿瘤的早期阶段即可检测,且与疾病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,其有望成为肿瘤诊断分层和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。例如: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,检测骨髓或外周血中IKZF1的甲基化水平可辅助判断疾病风险等级,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。此外,动态监测IKZF1甲基化水平的变化,可早期提示治疗响应和复发风险,有助于及时调整临床干预策略。